吉利又要出手拯救大品牌了?近日,很多自媒体爆料称,吉利准备收购大众集团旗下的超豪华汽车品牌宾利,重申下,不是那个车标同样是b的比亚迪,而是那个被形容为“有些东西出生的时候如果没有也就不会再有了”的宾利。
听到这个消息,相信很多吃瓜群众会异常兴奋和骄傲,国产汽车品牌真是越来越牛了。但很快吉利高管就出来澄清了,“收购宾利?没有的事。”
吉利成大品牌拯救者
其实,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,吉利收购豪华汽车品牌并不稀奇,甚至可以说吉利能够成为今天的吉利,正是因为通过“买买买”的方式,收购沃尔沃,收购路特斯……才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“乡镇企业”发展到今天的样子。
世界上真正两全其美的事儿并不多,吉利收购沃尔沃应该算一件。
沃尔沃是瑞典著名豪华汽车品牌,在1927年就创立,近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,其技术、文化底蕴等可见是何等的硬核。在沃尔沃创立70年后,以生产冰箱配件起家的李书福成立了吉利集团有限公司,进入汽车产业,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。
本来不同级别的两个车企以后来者收购前辈结下姻缘。
时间回到2007年,当时北欧最大、世界前20汽车公司沃尔沃,全球汽车销售量开始连年下跌,到了2009年,沃尔沃销量跌至被福特收购十年来最低点。即便市场如此惨淡,面对当时吉利抛出的橄榄枝,拥有沃尔沃的车界老大哥福特依旧没有买账,当时就有调侃说,毕竟沃尔沃的英文意思是“富豪”,哪能轻易下嫁。
哪个大哥都有落寞的可能,长江后浪推前浪往往是大哥们不愿面对现实的说辞。
或许是“富豪”真的没钱,又或许是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富豪。2010年,吉利和沃尔沃的联姻落地,吉利与福特在瑞典哥德堡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,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%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。有意思的是,福特收购沃尔沃可是花费了65亿美元。
好事!现在看来吉利收购沃尔沃确实是件好事,吉利不仅获得了沃尔沃的品牌,而且还收获了技术,为自身的造车、布局提供了强大支持;沃尔沃收益更多,说起死回生毫不过分,因为吉利带给沃尔沃的是生存核心——资金投入和广阔的中国市场。
资金投入不用说了,钱到什么时候都是最实在的支持。相比于资金投入,吉利给沃尔沃带来的中国市场,实则更为有价值。
一组数据:沃尔沃2013年全球累计销量为427840辆,同比增长1.4%。其中在北美和欧洲其两大主要市场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,北美市场同比下降了10.1%,欧洲市场下滑同比下滑0.4%。反观在华市场,同比大涨45.6%。
由此可见,吉利对沃尔沃最大的帮助或许就是带来的中国市场。
中国市场是吉利救市良药
沃尔沃之后,吉利在“买买买”这件事上一直比较热衷,除了这次被传收购宾利外,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,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drb-hicom集团签署最终协议,收购drb-hicom旗下宝腾汽车(proton)49.9%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(lotus)51%的股份。
路特斯的名气要比沃尔沃大的多,它是与保时捷、法拉利齐名的世界三大跑车制造商之一,虽然名气大于沃尔沃,但其境遇与当年的沃尔沃差不多,处在从神坛向下滑坡的阶段,吉利能够收购路特斯,一方面彰显中国汽车企业的威风,但另一方面,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看到这个百年汽车品牌能够重回神坛。
吉利收购路特斯之后,相关进展的消息并不多,除了在外媒报道中提到的吉利集团将投资19亿美元重振路特斯外,就是最近在广州车展亮相的路特斯首款电动超跑路特斯evija。这款车被视为吉利重振路特斯的开始,这个开始让观展的人记住的可能不是车的外观,车的性能,更多的是170万英镑(约合人民币1467万元)的售价,据说这台车不仅价格昂贵,在中国只出售5台。
联想到被吉利起死回生的沃尔沃,中国市场不是最重要的灵丹妙药吗?但如今路特斯推出的车型被贴上了昂贵、小众的标签,明显并不是迎合中国市场。要知道即使在中国能够消费得起这个价位车的人比国外多,但也不可能就把路特斯领上复兴的道儿,因为中国市场之大还是在于大众市场之大,所以像沃尔沃一样以大众市场为抓手或许更明知些?毕竟在中国想要用差不多的钱来感受世界级跑车的消费者大有人在。
当然,这样的解读或许有些片面,毕竟路特斯的复兴之路才刚刚开始,吉利如何重振路特斯的相关信息并没有过多向外界透露,在扉旅汽车编辑看来,当然是希望路特斯在吉利手中复燃,毕竟吉利是中国的企业,希望它更强大;毕竟路特斯是百年汽车品牌,希望它延续辉煌。
再回到被辟谣的吉利收购宾利的消息,事实上,现在的宾利很像几年前的路特斯,起码他们在级别上很接近,如果汽车领域不再有宾利,相信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。
但残酷的现实是,虽然背靠大众集团,但宾利的年亏损接近3亿欧元。显然大众集团对宾利已经无力回天,所以“找个好人嫁了吧”或许才是良策,当惯了“好心人”的吉利自然被第一个想到。
事实上,如果吉利真的收购的宾利,还将会面对和路特斯一样的问题,如何抓住中国市场尤为关键。
既然吉利方面已经公开辟谣收购宾利一事,自然也就没有再展开讨论的必要了。但心系中国汽车公司发展和百年汽车品牌生存的扉旅汽车编辑,头脑中不断闪现一句话“没有什么不可能”,等等看吧。